2013年5月23日,“2013城市轨道交通国际论坛暨《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理事会年会”在上海召开。开幕式由同济大学《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社社长、主编孙章教授主持,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方守恩教授、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巡视员周淮、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余光耀总裁、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郭小碚所长致辞祝贺。在主席台就座的嘉宾还有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认证技术委员会主任、《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编委会主任周翊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隧道与地下工程研究所孙钧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王梦恕教授,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院长韩斌教授。
正如周淮巡视员在致辞中所提及的,本届论坛的宗旨是以“趋势”与“机遇”为核心,深入研讨新趋势中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及装备制造业的新机遇。与会的业内的专家学者们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同代表们共同解读、分析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新趋势以及其中所蕴育着的新的行业机遇。
现代有轨电车正在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
周翊民教授通过主题报告《新型现代化有轨电车的快速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剖析了有轨电车的发展历程、现代有轨电车的特点,以及适于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轨道交通发展模式。有轨电车出现于1879年,兴盛于1920年代至1930年代。二战后,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有轨电车线路在1940年代至1950年代遭大规模拆除。1970年代至今,又是有轨电车被重新定位和恢复发展的阶段。目前已有79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162个地铁系统和556个轻轨系统。汽车的过度发展所造成的城市空气污染、环境噪声污染等,是催生新型现代化有轨电车的关键因素。而现代有轨电车的噪声低、节能环保、投资小等,是其得以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周翊民教授认为新型现代化有轨电车系统的适用范围主要是:可作为大运量的地铁系统的补充,实现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门到门运输;城市市区人口在几十万人的正处于发展中的新兴中小城市;远离城市中心的大城市的卫星城和有一定规模的各种开发区。基于此,在作城市规划与道路规划时,应考虑到建设有轨电车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城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措施,优先满足有轨电车系统的运行要求;要适应城市今后30~50年发展的需要。
台湾大学张学孔教授通过主题报告《现代有轨电车在台湾的发展》,分析了台北、高雄的有轨电车的规划及发展历程。张学孔教授介绍了自己提出的“BBMW一体化交通发展理念”,通过整合自行车(B)系统、公共汽车(B)系统、轨道交通(M)系统和人行(W)系统,形成多元整合的公共交通系统和健康的公共交通环境。张学孔教授认为,现代有轨电车发展的基本理念是应注重人本思维、节能减排、成本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应积极整合与优化路网、路权、控制、运营等;应建立以现代有轨电车发展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TOD);应建立可持续的财务机制;积极进行产业合作和技术输出。
孙章教授在会议主持过程中,针对与会代表的提问,结合城市人行道红绿灯设置缺陷等案例,阐释了发展现代有轨电车的必要性。孙章教授认为,城市公共交通应由“以车为本”转变到“以人为本”,而现代有轨电车系统很好地体现了公共交通“以人为本”的理念。周淮巡视员的致辞也印证了孙章教授的观点。上海市在十二五期间将大力发展中运量公共交通系统,已规划建设1000km的有轨电车系统,目前正处于深化设计阶段。
发展低碳经济的城市轨道交通
孙钧教授的主题报告是《面向低碳经济的城市地下空间——地铁的节能减排与环保问题》。孙钧教授认为:地下建筑的节能减排和环保问题是面向低碳经济的重要方面,应该、也可以有所作为;地铁是“电老虎”,列车及地下车站的通风、照明、空调和其它的耗电设备与设施等在节电和排污方面都有很大的空间;除逐步开发太阳能光伏发电外,还应采用室内人工生态光源的太阳光光纤导入照明系统和智能型 LED 节能照明灯具等。
孙钧教授分析了我国太阳能“绿电”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生产的光伏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已占全球的55%,但国内已享用的太阳能“绿电”却不到5%;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均属政府示范工程,仅极少数已上输至大电网;太阳能“绿电”尚停留在个别单位或家庭“自产自销”阶段;太阳能“绿电”向城市大电网并网送电,在“开通”和“卖电”问题上困难多多;太阳能“绿电”上网难以定价,现用的电表也不能识别太阳能“来电”。但是,我国的LED照明产业却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从大功率LED芯片技术的研发、突破到10亿颗LED芯片点亮上海世博会,从资本投入到政策给力,LED产业的繁荣已初步显现。
孙钧教授认为地铁照明应用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研究方向包括:研发智能化的LED节能诱导灯具照明的新型无级调光技术;研究换用电磁感应灯具、光纤照明、逆光照明、宽光带照明等新型节能光源、灯具;研究电子镇流器(与传统电感镇流器相比)和智能调压设备等照明节电设施。
在会议讨论环节,与会代表还就城市轨道交通能源管理系统进行了研讨,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能源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工具。低碳环保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特点,而节能降耗则是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城市轨道交通的科学发展观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毕湘利作了题为《从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现状看规划与建设的标准问题》的主题报告,结合上海轨道交通的客流特点深刻剖析了规划标准和建设标准中存在的问题。随着上海轨道交通线网的拓展,客流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目前已突破了日均700万人次,2013年3月8日的客流量达到848.6万人次。毕湘利总工展现的上海轨道交通工作日客流特点是:平峰、高峰客流差异显著,平峰客流约为早高峰的1/3;目前,全网有46个区间出现拥堵,占全网的比例为16%,限流车站38座,其中8座为常态限流车站;枢纽换乘客流比例高,客运压力大,换乘客流比例最高的世纪大道站,早高峰期间的换乘客流近6万人次,占客流总量的80%;在高峰期各枢纽站的站台拥堵非常严重。
毕湘利总工认为,上海轨道交通的客流压力与其规划标准和建设标准直接相关。在线网规划方面,与国际大都市相比,线网规模明显不足、线网密度较低、站点密度较低。在枢纽规划方面,枢纽规划比较集中,导致工程实施难、客运组织难和应急疏散难。而如果适当减少多线集中一点或者多线相对集中的枢纽规划模式,代之以多线之间两两换乘的枢纽规划模式,则更利于降低换乘枢纽工程建设风险和运营风险。在车站设计方面,站台、楼扶梯宽度明显不足,受站台宽度限制,换乘楼梯狭窄,高峰时的换乘状况严峻。在车辆配置方面,按初期客流规模采购车辆难适应实际需求,建议车辆按近期客流规模确定配置标准,有效满足初、近期的运营要求。在系统匹配性设计方面,折返能力匹配性设计不足,系统规模匹配性设计不足,车辆配置匹配性标准不足。
从毕湘利总工的报告中可感受到,科学发展观体现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标准的决策方面,就是应重点关注:中心城区规划线网密度和站点密度标准、大型换乘枢纽规划客流的适应性设计、中心城区车站设计标准、车辆采购标准、远期设计规模的适应性、车站与客流以及各系统专业匹配性设计。
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旭峰作了题为《创新融资经营模式,促进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报告,阐释了长沙轨道交通的科学发展观——经营是轨道交通创新服务和发展壮大的有力保障。长沙市轨道交通融资经营模式的特点是:做好融资规划——委托专业机构编制了《长沙市轨道交通融资规划方案》;增强融资能力——建立市场化企业架构与资金运作模式,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归集优良资产;创新融资产品。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坚持“经营地铁”理念,构建可持续发展体系,逐步奠定了以轨道建设运营为主、附属产业开发经营为辅,“轨道+物业”的盈利开发模式,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反哺主业。
在论坛中,王梦恕教授通过主题报告,全面分析了我国铁路技术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沈阳市地铁建设指挥部副总工程师许燕峰介绍了寒冷地区地铁建设与管理的经验。在研讨环节,业内的专家学者们就“新开通地铁城市的运营管理”进行了多层面的深入交流。